第561章 班师(2/2)
现在最要紧的,就是面子要找回来,毕竟才下旨奖励那帮混蛋竟敢欺君,还成功了。
至于皇帝为何被骗,那是提都不能提的。
云南的事情决定了,行文下发,派人走一趟,龙禁尉过去抓人就是了。
缅甸的事情被摆到了桌面上,贾琏搞的这个合约,里面居然还有赔款,真是意外之喜。一千万元,缅甸没钱分期付款,还要给利息。
还有租界的事情,贾琏非要在那边租一块地的原因,大家还真不明白,奏折里也没说清楚。
疑点有,但不是大问题。很快形成了一致的意见。
贾琏的行为,朝廷必须认可,别的不说,就冲一千万银元的赔款,也足够其他大臣好好学习一下了。别说什么荒蛮无用之地,只要能榨出点油水,就不能轻易放弃。
所以,合约先盖印,后归档。租界的事情,也没啥可说的,不就是一个不入流的官么给了!
念其为孤悬海外之孤忠,可以破格给个七品官。驻军的将令,给个裨将。有官印告身,朝廷认可的。
总之就是个榜样嘛,大家懂的都懂。这两位想回朝做官,那是万万不要想的。
相当于海龙头那种,宣慰司副使,就是职业生涯的天板了,一辈子呆在南洋。
现在已经不能叫宣慰司了,最新的称谓是南洋布政副使。南洋那一片,最大的是李元这个南洋大臣,准的。毕竟不是朝廷派的官,所以这些官一辈子都要在南洋了,子孙后代要是争气,读书出头,那个另说。
至于会不会形成南洋地方门阀,那是李元的事情了。说实话,这些边缘地带,朝廷还真不是特别上心。
内阁也是这个意思,只要给朝廷缴税,随便他们怎么折腾。
现在内阁和皇帝在李元身上的争议点,是要不要给他的家眷送过去。内阁是反对的,即便是张庭恩也表示了反对。
为何反对呢,理由很简单,有损皇帝仁厚之名。
承辉帝没有坚持,也没有妥协,反正先拖着呗。
皇帝和内阁不知道的是,南洋那个地方,因为缺乏合格的官员,多数被流放的官员,直接戴罪做官了。
朝廷不派人,李元无人可用,还能怎么办只能先用着呗。
至于贾琏,就算知道了其实也无所谓,这些流放的官员,总比用当地的土著要强得多。
被流放的官员固然是没有一个无辜的,但是没有被调查的官员,又有几个是清白的呢
只能怪那些倒霉,脑子不清楚,撞枪口上了。
缅甸方面是没银元的,不要紧,可以用黄金,用白银。
第一批价值五百万银元的黄金和白银,打折之后,换算成三百万银元,作为赔款的第一批,后续每年还要赔五十万元,还要算利息,一共要还二十年的。贾琏那点可怜的金融常识,总算是派上用场了。
至于被抢走的财物,那是一个字都不敢提的。
贾琏率得胜之师返回,别人不知道,反正贾琏的身家,至少多了二百万元。就这还没算从薛家商行拿的分红。
南洋海军,南洋新军这几万人,无论官兵,各自都有不小的收获。各位上上下下,皆大欢喜。
贾琏唯一没有过的底线,就是没做人贩子,军队的底线是没有凌辱女性。
仰光百姓含泪送走了侵略者,真的是含泪送走的,因为这些当兵的,真不欺负普通人,买东西是真给钱啊。
说实话,侵略者在的期间,当地百姓的收入,居然还增加了不少,还没人收税,没人抢夺,他们走了,不得含泪送别么
只能说仰光百姓还是高兴的太早了,新缅王为了赔款,那是不会放过他们的。
班师回朝的路上,贾琏还在考虑一个问题,未来如何将缅甸彻底的纳入版图
不为别的,就为了印度洋的出海口,仁安羌的油田,贾琏都要把这个事情办下来。
现在不这么做,那是真的没必要着急,只要逼着缅甸政府横征暴敛,百姓活不下去了,造反是迟早的。
到时候想找个借口出兵,那还不是太容易了么
总比现在大部分百姓对侵略者心怀仇恨要容易的多,当然了,更多的百姓,现在恨的是前缅王,因为他挑起了对东大的战争,招致了报复,才有打上门来的敌人。这个话不是贾琏授意造谣,而是差帕为了自身统治的合法性,主动宣扬的。并且得到了和尚的配合。
和尚为何要配合啊
邻国军队打进来之后,对和尚们秋毫无犯,充满了尊重,无形中抬高了和尚在缅甸的地位。
加之战乱之时,和尚们也确实庇护了一些百姓和有地位的本地人,自然备受推崇。和尚群体也借机大做文章,抬高自身。
返航的贾琏回到广州已经是六月初,新军留下一个协,分别镇守南洋各地,一年一轮换。
赵峰率众官员在港口迎接贾琏回归,新巡抚已经到了,暂代署理也有一个月了,只是还没办交接,也没住进衙门后院。
贾琏确定这次直接回京,自然顺利的交接后,带着宝钗等人,搬出衙门,住进薛家的宅子里。给新巡抚腾地方。
至于贾琏本人,找了个休息的借口,暂时不着急走,毕竟这是一年最热的时候,打算拖到中秋节之后再走。能休息两个月呢。
贾琏此举当然是刻意的,毕竟朝廷只是让他回京,没说如何安排。皇帝给的密旨,也给他放假两个月。
缅甸的赔款,贾琏直接运往京城了,肯定不能留在手里,更不能存银行。
薛家自然是对贾琏的入住无比欢迎,就差当祖宗供起来了。区区一个管事,因为在租界当领事,就能做七品官,区区一个卫队头子,就能做裨将。别说什么不能回内地做官的话,有贾琏在朝廷,那都是很好操作的事情。
贾琏在薛家住的舒服,每日无所事事,经常便衣出门,享受美食,看看继任者的操作。
知道云南巡抚的操作后,贾琏也是佩服不已,这哥们居然连调查一下都没有,就敢上奏为自己邀功。
结果嘛,可想而知了。
新巡抚带着圣旨和龙禁尉悄悄上任,云南巡抚在衙门里被龙禁尉拿下,一同被拿下的还有总兵。
经过调查,搞清楚事实后,新巡抚据实上奏。
怎么说呢,这个巡抚就很正常的一个朝廷官员,天高皇帝远,自然顾忌不多,该捞的捞,该贪的贪。
边境出事的时候,猝不及防,总兵固然有责任,作为一省长官,巡抚责任最大。
巡抚和总兵,罢官抄家,一套连招下来,朝廷直接下旨,不用押送回京了,就地判流放南洋。
三司和各级官员,虽然没有被查,也被朝廷下旨斥责,政治前途暗淡,差不多一辈子都要呆在云南了。
等过了最热的两个月,贾琏收拾回京,在天津下船的时候,特意去看了看新铺的轨道。开滦的煤矿已经出煤了,通过轨道运到天津,再走水运到通州,优质的无烟煤,直接将京城煤炭价格打下来。
一千万元的烂账,也变成了一个好投资。
个人得失贾琏是不在意的,他在意的是看到了希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