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都市言情 > 文物有灵,共赴国殇 > 第47章 文物翻越秦岭,关山难越

第47章 文物翻越秦岭,关山难越(2/2)

目录

“都说橘生淮南则为橘,咱是要跨越秦岭-淮河一线?”朱茗看着地图,都能感觉到后面的路途难走。

“而且,没有火车,只有一条沙石路;这条沙石路,因为常年荒废,估计如今,虽说不上已经被草掩埋,也好不到哪里去。”副官说着,也是一脸的愁色;想着,就自己兀自在屋里踱了几步。

这下朱茗终于明白原来讲了这么多,就是要告诉她,路很难走,几乎没有成型的路:“那——”她也一时间噎语了,毕竟千箱文物要运出去,还是得靠西安行营。

副官看见了朱茗脸色的愁色,连连摆手:“姑娘,莫急,咱西山行营既然承担了这个责任,便必然不会推脱;路,咱会尽量的修葺;运输,也能征用咱的军用卡车;只是我跟蒋鼎文先生多番商量,还是觉得非常有必要,告诉姑娘真是的情况如何。”

“行。谢先生。”朱茗思绪万千,还是给副官微微欠身行礼,这一路上,西安行营帮助的实在是太多了,突然她想起一事,“要不,我也去踩踩点吧。看看路况如何。”

“踩点?”副官一时也愁了,摸了摸自己的脑门,“这山路曲折,就算修葺好了,也是一条沙石路,下坡的路段有连续的弯道;在汉江边上还有悬崖——”光是说着,他都感觉什么叫关山难越了;当然,行军多年,他是不怕的;怕是万一有个什么意外,连累了车上的故宫文物。

“我去走走吧,顺便跟开车的师傅沟通一下。”朱茗说着。

“好吧。”副官应。

临着走出办公室前,副官从后面唤了朱茗一声:“朱家小姐,你如果有什么需要收拾的私人物品,要趁早收拾了。”

朱茗应了句,并且微微欠了欠身子:“好的。”

一走进西安行营为故宫人准备的窑洞,朱茗就感到一阵惆怅,心地嘀咕了一句:要走了吗?想起来的时候,还恍如昨天呢。

“带什么东西走呢?”院子前环顾一周后,最后目光落在门前挂着的那一串小辣椒上,那一串小辣椒仿佛比门前的对联还要鲜艳,应该是因为它们寄托着人们希望日子红红火火的希望吧。

“都说陕西的土里埋着皇帝,还没有到陕西四处走走呢。也对,如今是战时,自己也是客居,当然不能如此随意。”想着,朱茗已经回到了屋内,手摩挲着这里的一凳一椅,这里的民风就如同门前那两串辣椒般热情而且包容,不仅仅对她和故宫人敞开了怀抱,还对于很多西迁的难民、工业敞开了城市。

“自己走后,这里又会有何等光景呢?会因为敌军的到来而变得萧条吗?”想起此处,朱茗的耳畔就幻听出敌军的飞机轰隆低空掠过的声音,“哦,不对,这里很多的厂房都是依山而建的,山本来就是很好的掩体,哪怕是敌军到来,应该也能躲过去吧。”想起这些,朱茗的心头有了些许的宽慰,毕竟她还没有看见陇海线那头新的厂房落成呢。

任凭自己的思绪漂移一会,朱茗将自己平日背的那个小挎包背上,将那半截承影剑放进去,其实她的心里明白,她跟陕西的缘分不会因为故宫文物的继续南迁而断掉,毕竟这里的工厂的成衣、这里食品店的小饼干还会继续流通全国各地。

踌躇之际,朱茗提笔给远在贵州的易颖写了一封信:

颖儿,不知道这封信是否还能安然到达你的手中,当提笔给你写信之际,已经是我和故宫文物离别陕西的前夕了。但愿这封信能顺利到达你的手中,如果实在不行,那就希望有鸿雁托信的说法吧。

以后,咱要继续通信,恐怕要等我和这路故宫文物翻越秦岭到汉中之后了;如果后面真不幸,得一路南迁到四川盆地;跟入四川乐山的一路南迁文物汇合,那咱一家又整整齐齐了;想到这里,我的心里又是一阵苦涩;一种望尽天涯路的酸楚。

此时,我想起唐代王勃的《滕王阁序》中的几句诗词,关山难越,谁悲失路之人;萍水相逢,尽是他乡之客。怀帝阍而不见,奉宣室以何年?

这几句话到时跟我此时的心情处境颇为相似。

马衡老师早早就去出发去跟其他几路故宫文物回合了,前几天收到他安好的信息,这是这几天来,我收到过最好的消息了。

老师喜欢喝点小酒、提笔作序,他真到了你们那里,估计能在安全的石洞里跟你们欢聚之时,小酌一番然后在石壁上乘兴作诗,想着,我也高兴;虽然未能参与。

如果老师落下了什么妙言妙句,你一定要给我临摹下来,好让我日后欣赏。

后面我和西安行营可能有半个月的时间都在路上,也无法再接收到任何及时的信息了。

情长纸短,万望珍重。

目录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