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都市言情 > 文物有灵,共赴国殇 > 第14章 还治其人之身

第14章 还治其人之身(2/2)

目录

成颖想了想,在这世人他认识的,尚存世的不多:“南京紫金山一寺庙老方丈。”

“哦——”老警察竖着个拇指,决口不提昨天手刃日本人的事,“那你教教咱们这套剑法吧。”

“做何用?”成颖不解,在他看来,这真的不是冷兵器的时代了。

“踢馆。”老警察脱口而出,后笑嘻嘻地说,“就是学们技能,进可攻退可守吗?万一到了弹尽粮绝之时,还有一拳头可以防身。”

“也是。”成颖默默点头。

在上海的这段日子,除了巡视文物库房,成颖就是在练习枪法,授人以剑法。更多的时候,他还不忘叮嘱一句:“虽然刀剑如今乃杀人之兵器,可是一开始的剑器,仅为喻道;想要更加精妙的境界,得心静。不能以交恶之心学习,持之以久,你的剑气中就带着戾气;戾气能反噬人。”

其他小警察似懂非懂的,他们并没有剑,就拿那尺子,或者折根树枝,拗断扫把也行,反正就地取材;在一般人的眼里,宪兵队应该是个闲职,能有真功夫的,不多;结果这家伙,居然是有真本事,教导的剑法也简单,就是致命;用成颖的话而言,就是大道至简。

夜深,离开警察局,成颖想起了朱茗,在一夜市的云吞店里买了两碗小混沌,去了上海故宫博物馆库房;夜虽深,而那里还是灯长明。因为有宪兵巡视,门并没有锁。成颖推门进去,发现了朱茗灯下抄书的身影。

朱茗听见推门的声音也被吓了一跳,看见来人后才放下心来。

“我吓着你了。”成颖轻声说,他交班后就穿着那身朱茗给他置办的西服。

“没_”朱茗摇摇头,笑着请他坐下。

“怎么这么晚了,还在工作。”成颖问着,打开了装小混沌的袋子;其实,在上海库房的顶楼有故宫办公人员的宿舍,易颖他们就住在那里。

“我在抄书。”朱茗将书和纸搁在一边,在桌面上空出位置来,“你刚交班?”

成颖点点头:“担心你,就过来瞅瞅。”朱茗顿感心里暖暖的,离家在外,没想到还有这么一位挚友,问你衣可温,粥可暖。

“万一你扑个空呢?”朱茗微笑着接过成颖递过来的勺子。

“扑空了也好啊。”成颖说着,看了一眼朱茗抄写的书,那是《四库全书荟要》的章节,都潮湿发霉了;成颖也会停下手中的筷子,欣赏着一下朱茗的字迹。

“我写的不好?”朱茗发现后,有点害羞;确实,她的字迹虽然尽量模范真迹,还是难免力度不够,过于娟秀。

“没有,姑娘之心,甚笃。”成颖说着。

“啊。”朱茗想起了,从自己的帆布袋里抽出来一支钢笔,递给成颖,“送你——”

成颖结果钢笔,一时不知所措,摩挲着笔尖:“这路上多亏姑娘照顾,我已经姑娘破费多次了。怎么好——”

朱茗却莞尔一笑:“没事,你不一样救我于危难之中吗?咱们也算是倾盖如故了,今后咱就相互照应。”说着,指着成颖手中的笔,“今后,你就用这笔学习;然后给我写信。”说到写信二字,朱茗居然有点害羞了;幸好,成颖未觉,还是怔怔地拿着笔发呆。

两人又吃了一阵子的小混沌,夜间微寒,朱茗本感觉手脚都冰凉了;吃着这小混沌,顿感温暖,她想跟成颖聊聊:“虽然,从文在当下,并不能改变当下的时局;口诛笔伐,也改变不了太多;可是对于亲友、战友而言,文字,就给对方以力量。”其实,在朱茗的心中对成颖是有欣赏之意的,哪怕没有那日在林间的相助,她也会对这位年轻人侧目;在他的身上看见了中国古代儒将的影子:不是一介武夫,而是深受孔孟之道的影响;有着家国之意的胸襟;虽然他如今位置不高。

成颖笑着,那笑意中带着一种赤子之心的真诚:“烽火连三月,家书抵万金,就是这个道理。”

“哦,你枪法如何了?”朱茗问,“能百步穿杨了吗?”

成颖答:“能中靶。”

晚上,朱茗给家中写了家书:隐去了这一路上的惊险,就抱了平安:亲爱的父母,祖母;女儿如今已经在上海平安落地,莫要担心。这一路上,虽然徘徊京沪数日,总算有惊无险;故宫南迁文物也顺利入库;女儿的责任也告一段落;一路上,受到许多人的帮忙;深感荣幸。如今,敌军势力已经盘踞在长城之外,北平已危如累卵;望父母珍重。写到此处,朱茗也愣了愣,是的,比起她,其实父母的处境更加危险。

趁着父母给她寄送换季的衣服之际,朱茗要求父亲将他旧衣裳也寄过来,借口是:“上海这边战事刚刚结束,如果重建区,有人有需求,就捐掉。”父母也很认可朱茗的做法,毕竟在外,守望相助,是个理。父亲的衣服,她留下了几件,也捐了出去。

目录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