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都市言情 > 重生2001,我能掌控生死 > 第354章 相术大成,太清神鉴

第354章 相术大成,太清神鉴(1/2)

目录

“谢谢!”

李奕微微一笑,捧着典藏版【太清神鉴】,爱不释手地翻阅起来。

他一边翻看,一边用神念扫描,先将书中的内容全部记住,储存在脑海中的知识宝库,再慢慢研究。

书中记载,在华夏传统文化史中,术数是一种值得重视的文化现象。

就大处而论,术数不仅与华夏文明的起源,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,而且与华夏历史的发展,朝代的更替,社会的变化,也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。

如史籍所载的黄帝战蚩尤、刘邦斩蛇起义、朱棣定都燕京等,都与术数密切相关。

就小处而论,术数与人们的文化生活,息息相关。

如看天气阴晴用占星术,定婚姻嫁娶吉日要用择吉术,建筑房屋要用堪舆术,给人取名要用五行术,论人之富贵寿夭要用相术等。

术数不仅渗透到人们日常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,还深入到了人们的文化意识之中。

相术是术数的一种,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。

现代科学对于人的形相与性格、疾病等,进行多方面的研究,证明了华夏传统相术文化所固有的价值。

收录于【四库全书】子部的术数类中的【太清神鉴】,被公认为华夏传统相术学的集大成之作。

相术不同于流弊甚大的占卜、巫蛊或符应,它的理论源于古代的阴阳、五行、天人合一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。

华夏古代相术理论认为,人与自然宇宙、社会事物,是一种对应同构的关系,二者同源同理,同步消长,共同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。

其根源于天人合一的理论,显而易见。

另外,相术以华夏传统医学为基础,根据阴阳、五行学说,结合人的形相、气色的好坏,来测断疾病,并据此进行吉凶和富贵贫贱的推断。

实践证明,根据人的气色,是可以诊断相应的病源,从而治疗人体疾病的。

【太清神鉴】这部书,纲目分明,结构清楚,先总论,后分论,每篇又详分若干条目。

作者重视阴阳赋形、天地造化、五行生克之理,相法则重骨法、气色、精神。

书中有论,有歌,便于理解掌握,在我国相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影响,可以为研究传统文化提供参考。

【太清神鉴】从手纹、面相、骨骼等方面,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,还有一些其他相书,所没有涉及的内容,如:卧姿、吃相、眼神、语音调和脚步的急缓等。

李奕研究【太清神鉴】,并不是为了宣扬相术学中的宿命论等糟粕思想,而是考虑到相术在华夏传统文化传承中,曾占据过的重要地位。

以【太清神鉴】为代表的历史古籍,都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。

现在他翻阅的,就是以【四库全书】文渊阁本中的【太清神鉴】作为底本,结合其它不同版本,对全书进行精心点校,是最权威的版本。

………………

四库全书,是华夏历史上最庞大的一部官修百科丛书。

清乾隆年间,经过翰林院纪晓岚、戴震、姚鼐等400余位名人学士,历时十载,精心甄选与编订而成。

全套丛书,卷帙浩繁,分为经、史、子、集四部,汇集了从先秦到清代前期的重要典籍,共收录图书3503种。

基本囊括了古代重要典籍,保存了文、史、哲、理、工、医等几乎所有学科的源头和血脉,也开创了华夏书目学之先河。

它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、最完备的集大成之作,具有无与伦比的文献价值、史料价值、文物价值与版本价值。

“四库”之名,源于初唐。

初唐官方藏书,分为经、史、子、集四个书库,号称“四部库书”,或“四库之书”。

承唐之传统,【四库全书】同样分为经、史、子、集四部,每部之下都有不同的类别,每类之下再有“属”,共计44类66属。

它基本上囊括了,当时社会上流布的各种典籍与着述,被视为古代图书乃至传统文化的总汇。

成书之后,四库全书被作为国家正统、民族根基的象征。

它也成为华夏乃至东方读书人,安身立命、梦寐以求的圭臬,以及后代王朝维系统治、宏扬大业的“传国之宝”。

………………

在【太清神鉴】的序言中提到,自古以来,人们就认为,至高无上的神,是没有具体形态的,通过创造万物,来体现自己的存在。

同样地,至高无上的道理,也没有固定的方式,但它推动着万物运转,发挥着无穷的作用。

在宇宙混沌未分的时候,一切都沉浸在一种纯粹的气态之中,随着太极的分化,天、地、人三才各自定位,形成现在的世界。

阴阳二气没有偏见,顺应万物的生长规律来滋养万物。

天地也不刻意作为,而是辅助万物的本性,使其成熟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目录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