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2章 兴华元年(2/2)
称王了之后也累啊!
明明只有一省半的地盘,后院就一个王后,一个王妃,这就开始有着“争宠”的迹象了。不过也有可能是王后听到了外面的风声,为了体现自己的贤惠体恤,主动给汉王先找妃子开枝散叶。
这些陪嫁丫鬟说是陪嫁,但其实已经没了奴契,她们现在所以这么干,肯定有王后的暗示授意,但归根结底也是自己愿意。
能嫁给汉王,能做汉王的妃子,那肯定都是想着搏一把。
聂宇看破不说破,反正将来他的后宫肯定更忙活,那么多的政治联姻是免不了的,总得有需要笼络团结的对象,小到豪族权贵,大到外藩属国。
大明一朝,就有过不少的外藩嫔妃,就算伪清的皇帝,那也是要为了统治,去纳蒙古、满汉八旗的妃子。
比如孝庄、香妃……
要说这两位长得好看,那几乎是不可能的,长的柔弱好看的,在蒙古当时的寒冷环境下,绝对活不长命。
兴华元年,大年初二。
聂宇披着皮裘大麾,来到了自己的办公处,开始新一年的正常办公。
实际上,早在新春年节前,汉军就已经在陆续准备开拔,兵分三路,一路往北,一路往西,一路往东。
百姓可以欢度新年,君臣们难得大年初一休息一天,军队可是完全没得休息,在襄阳等地的情报司同样也没得休息,打仗是不能停的,雪稍微一化开,军队就得开拔出动。
兵贵神速。
聂宇这位汉王都开工了,其他文臣们自然也得跟着连轴转,他们倒是没有什么怨言,谁让他们这是在造反呢!
造反就是这样,不是请客吃饭,还想要有休息,休息一下可能都得出大事。
聂宇翻开奏章最上层第一本,就是大都督府递上来的电报译文:“北路军(白楠)已经沿汉江进抵襄阳府,宜城县不战而降,大军首战旗开得胜,正在进兵襄阳府城!”
聂宇微微点头,这新年开工第一天就有好消息,当下批复:“知道了。”
接着第二封奏章,还是大都督府递上来的战报:“东路军(杨芳)顺江而下,目前已进抵嘉鱼县,下一步准备进兵蒲圻县。”
聂宇批复:“可。务必今年之内,扫平汉阳、武昌二府不臣。”
第三封战报:“西路军(何顺安)进抵宜昌府,巴东县白莲教义军守城不降,何将军正待攻城!”
聂宇批复:“可。白莲教贼寇祸民害民,不必有所顾忌,应举兵尽灭之。”
连续批完三封大都督府的战报奏本,大都督府属于军事直辖机构,奏本的优先级排在第一,所以一般都会放到最上面。
批复完湖北出兵的问题,接着还是大都督府的奏本,只不过是水师大都督府的上奏,不用看署名聂宇都晓得是雷大彪送上来的。
因为用词过于粗鄙了,可以看出还是很努力的造词,里面甚至还有部分文绉绉的词句,但那种生搬硬凑,骨子里的草莽气是去不掉的。
大致翻译过来就是:“大王,我,雷大彪,打钱!”
摇了摇头,聂宇还是提笔朱批:“户部给他钱。”
朱批的也很粗暴,生怕这雷大彪看不明白,这家伙能认识字,写出这本奏章就很不错了。
想了想又补充一句:“讲武堂派个文教官给这厮做幕僚副手。”
等批完了这家伙的要钱上奏,聂宇才接着抽出下一本,这下一本总算来了点好消息。
靖州、沅州请降了!
没办法,宝庆府的瑶王蓝金龙被汉军灭掉,一下子就带来了连锁反应,靖州知州都被吓尿了。
虽然靖州和宝庆府有雪峰山阻隔,但一座天险能有屁用,靖州南部到现在都还动乱没停。万一雪峰山挡不住汉军,或者沅州府先靖州一步投降了,那靖州不就腹背受敌了吗
靖州知州趁着沅州知府一个不注意,就率先发出了请降表,还竖起了大汉旗。等沅州知府知道,这家伙连细想一下都没去细想,就跟着麻溜竖起了大汉旗。
大汉在湖南最后的两块未收之地,就这么被宝庆府瑶王的身死,给吓到投降内附了。
这同样也是汉军一连胜利下,再加上清军连续损兵折将,北边是湘西苗部、西面是云贵仲苗、南边是广西峒苗,靖州、沅州早就孤立无援了。
可以说,这也是大汉带来的蝴蝶效应,没有大汉打的那么凶,这些苗部、瑶部的义军,怎么可能闹得那么大